健康科普
『藥師聊藥』中藥具有“似腦補腦,似腎補腎”的功效?是真有效嗎?
時間:2024-02-22 00:00:00 作者:霍宇軍 閱讀量:392
中國古代哲學(xué)認為:天地萬物形神相通,賦其形便存其氣,稟其氣便有其性。中藥具有特定的物象,古人往往在中藥的認知上,多運用形性相生,取象比類的方法,從中藥的外形去認識推測中藥的功效。中藥的固有形狀與其藥性功效有著密切的聯(lián)系。
形狀似心的中藥,多具有通心氣等功效等,如附片、連翹、梔子、桃仁、酸棗仁等。
形狀似腦的中藥,多具有補腦益智等功效,如核桃仁、益智仁。
形狀似肺的中藥,多具有清瀉肺熱等功效,如肺形草、胖大海、馬兜鈴、牽牛子、馬勃、海浮石、貝母、百合等。
形狀似男性生殖器官的中藥,多具有溫補腎陽等功效,如丁香、肉蓯蓉、鎖陽、壯陽草等。
那么“以形補形”真的有效嗎?以補益肝腎的補骨脂為例進行說明。補骨脂首載于《雷公炮炙論》,為豆科植物補骨脂的成熟果實。產(chǎn)于河南、四川、陜西等地?;竟π闇啬I助陽、納氣平喘及溫脾止瀉,臨床用于腎陽虛衰所致的腰膝冷痛、遺精尿頻,腎不納氣之虛喘及脾腎陽虛所致五更泄瀉?,F(xiàn)代研究證明補骨脂主含補骨脂素、異補骨脂素,尚含補骨脂多糖及氨基酸等。本品具有性激素樣作用、促進骨細胞增殖、調(diào)節(jié)免疫、調(diào)節(jié)內(nèi)分泌、抗氧化、延緩衰老、平喘、抗急性心肌缺血、擴張冠狀動脈等作用。古今研究相輔相成,證明補骨脂的形態(tài)與其功效及藥理作用的一致性和有效性。